
又是一年“双11”,疫情年间的双11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有报复性消费,也不晓得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会不会影响今年买东西的折扣…
鞋子全名AlphaEdge 4D Black Space Race,算了下,居然是去年双11下单的,朋友Jeff在adi app下了一把单,我凑了一双童鞋结果没尺码,一看这双4D半价就撸了。之前去法国出差其实价格已经很不错了,不过上手垫了一下,4D底子的关系,鞋子很重,遂放弃了连盒一块万里迢迢背回家的想法。好在去年一波双11赶上了对折。
货号FV4685的黑色好像是星战联名款,官价1699,蓝色的FV6106和其余几双配色小便宜100块,这豆包也是干粮啊,100也是钱,虽然折后这差价几乎可以忽略。还记得今年1月拍完照开箱带了鞋子回家,想着我家过年有穿新衣新鞋的习惯,那就穿这双好了。虽然很多品牌打了好久3D打印的噱头,当时量产的不算太多,更不要说喊出了4D的口号了。谁想到,谁曾想到,这居然是我工作之后连续穿的最久的一双鞋。疫情一来,1-2月基本上没机会穿,连下楼倒垃圾都没机会开。3-4月想着差不多上班了可以去工作室换双鞋了,结果一穿就穿到了6月,然后搬工作室啥的一直穿到了9月。再穿多两个月就是“双11”周年纪念了。我都不敢想我居然有鞋穿了9个月。(简短说明一下,这当中搬工作室搬家什么的穿过的鞋子几乎全打包了,身边好像就2-3双鞋倒着来回穿。)
白色肯定是不耐脏的了,尤其是网面,所以首选基本就排除了。黑色星战几乎全黑,当时好多黑面白底的鞋,也放弃了。最后这双蓝的实物到手其实有那么一丢丢老气的,鞋型艇潮的,有点alphabounce换中底的感觉,配色确实拉垮了。不是几块浅蓝色的TPU,这配色真和老头了没区别了。虽然好像今年的iphone12最抢手也是这么个差不多的新配色。
Primeknit织物和Forgedmesh鞋面,4D中底,Continental™马牌橡胶外底,虽然套着高科技的刻,但整双鞋的结构却很简单,真的就跟换中底的alphabounce差不多了。
鞋面细节,在包裹足部关节的部分还做了不少的褶皱。
鞋扣,为了耐用和小部分的支撑,外加了一块亮色的TPU贴片。
一体式的鞋舌
鞋帮隆起了一块,多了那么一丢丢支撑性。
后跟内外侧都有贴片
马牌大底,这个大底没什么讲究,通掌一整块橡胶,都是凸起的颗粒。
这块中底目前来看,和Boost一样,几乎没有颜色的变化,Boost后期的颜色基本也是外部包浆上色的,原本该是白色还是白色。这块“4D”中底朴素到这么多年过去了,好像也没有什么颜色的变化。我个人觉得要是黑白这种常规色也就算了,这个色素的真不好搭配鞋底鞋面。我比较词穷形容这个颜色,反正就是便绿一点点。
前掌薄,后掌厚。
而且无论前掌后跟,外扩都极其夸张。
凑近了看,它也是不规则的线条组成了孔洞行程的中底。
adidas早在2015年左右就已经有了,赶得上趟的和adi一样成规模市售的应该也就是匹克有了,不过量好像还是没有adi的大。要说研发完的,见过没见过的sample我相信都有不少的,这里就不讨论了。但似乎大家都叫“3D”,只有adi叫自己“4D”。一说到这里就想请岳云鹏老师出来唱两句了。
我们常见的3D一般是打印技术,有喷枪,根据设计和程序一枪枪喷出来,不量产光开发样品的话,一台电脑,一台3D打印机,一些耗材就可以研究好久好久了。adidas这次并没有找老伙计巴夫斯合作,虽然和以往一样,这次也是合作的。新伙伴找的是硅谷的一家叫CARBON的科技公司。它们把耗材“E-PU 材料(拉伸性聚氨酯材料)”装在容器里慢慢拉伸出来,然后通过“光线固化”形成了一个想要的形态。有点像玻璃吹制的过程。比起3D打印机逐层的用“天”为时间单位的打印,“吹”这么个中底据说1个半小时左右,这两年还可以进化到20分钟,所以速度才是量产的大前提。
无论是上手把玩拍照,还是上脚,第一感觉就只重,而且可以特别明显的感觉出来整双鞋的重量完全集中在中底部分了。实际穿着中脚感特别奇怪,鞋面确实轻薄,系紧鞋带贴合脚面,非常舒服。但只要走动或者跑动起来,中底就像一个拖油瓶承担着它本身不该有的重量,将整双鞋都往下拖的感觉。鞋子重点我可以接受,但起码重量平均点会对脚感有更好的帮助吧。现在AlphaEdge 4D已经出到LTD了,那双我没买,不过看中底切掉了不少厚度,重量应该会更轻,比重也应该能匹配的更好。
除了重,它并没有那种一穿进脚会陷到中底里的感觉,更没有Boost这样充足饱满的回弹。以它一双跑鞋却有着接近篮球鞋的重量来看,中底只能提供支撑。所以AlphaEdge 4D穿着剧烈运动我个人建议不如放弃吧,日常通勤,慢跑比较合适一些。
目前4D的鞋子都有折扣,感受一下新造型,初期跑步3、5公里减个肥,然后洗完碗还有精力刷鞋的倒是真的推荐!
为啥这么说,主要这事儿我干过。5、6月份的时候难得能出去溜达了,答应了陪娃娃去摘果子钓鱼什么的,即便没有合适的鞋子也是硬着头皮去的,果然碰上烂泥地就GG了。
ps,#51 写了一半,先把#52 写掉了,所以导致这篇51出现在52之后,我以后尽量不拖,按顺序发稿。对不住各位了。